深港财经2018-07-22
有关引力波的预言是由爱因斯坦在100年前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开始时,引力波遭到了物理学家的质疑。从理论的角度,引力波的存在仰仗的是时空与其他物理实体之间的微妙差异,而这一微妙差异又非常难以通过实验证明。
如今三位美国科学家经过40年的研究,终于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
本次实验除了证明引力波存在外,实验方法本身也非常有意思。科学家们为了捕捉到引力波非常细微的信息,理论上探测臂越长越好,然而现实世界中要制造这样的探测仪器几乎不可能,所以科学家们想到了使用激光模拟超长的探测臂来进行实验,据悉LIGO的实验长度超过了4千米。
其实,激光不仅可以用于科学实验,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印刷、激光测距、激光焊接等,此外激光精密细微加工在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疗、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加工手段。
激光行业迎来第四轮增长 正在迈向千亿级市场
从2000年以来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归功于小功率激光在轻工业上面的普及,例如利用小功率激光加工设备对服装皮革等打标。该阶段的龙头上市公司平均年营收规模在3至5亿元,而普通公司的营收普遍不足亿元。
第二个阶段,新能源、电子设备的发展带动大功率激光设备需求的上升,如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等业务。由于大型设备的价格与销量双双提高,也大幅推动了龙头公司的业绩表现。根据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的观察,第二个阶段龙头公司的年营收被推升至20亿元以上,是第一阶段营收的4-5倍。
第三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苹果手机、LED、光纤等的崛起,消费级电子精密加工趋势形成,同时也对激光精细化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中对整个激光设备销售提升贡献最大的,莫过于苹果等智能机产业链的客户对激光设备的采购,根据统计,2012年前后苹果产业链客户对激光设备的采购金额就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
现在正在经历的可以说是第四个阶段,随着激光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外,OLED、半导体、3D打印、国产汽车生产线升级等因素都成为激光行业新的增长点。根据目前发展态势,2017年-2018年,国内激光龙头公司的年度营收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是第三阶段的5倍左右。
此外,根据瑞士咨询公司Optech Consulting的市场报告,2016年激光材料处理系统的全球市场增加了6.8%,达到126亿美元的新高,折合成人民币是一个接近1000亿元的市场。同时报告还指出,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的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最快,达到了20%,远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长水平。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状况
1.中国为全球激光器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激光产业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中国激光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是活跃的制造业市场及工业激光设备的主要市场,受宏观经济发展、制造业产业升级、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中国工业激光产业成为受高度关注的产业之一,市场发展迅速。2015 年,中国取代欧洲,首次成为激光器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规模增长至28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29%。
2.对激光器市场需求量大
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大、增速快。面对日益增长的激光器市场需求,国内激光器生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但由于国产产能不足以及产品品质差异,国内企业从欧美进口激光器的数量不断增加。例如:IPG 为全球知名光纤激光器企业,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和占比均呈逐年增长态势。
3.国内光纤激光器行业发展迅速
2007 年之前,尽管国内高校、研究所等单位在光纤激光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国内光纤激光器的产业化和产品化仍然是空白,几乎所有工业光纤激光器全部依赖进口。2007 年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激光器企业的研发投入下,国内光纤激光器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出现超过十家光纤激光器企业。随着国内光纤激光器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国产光纤激光器功率和性能逐步提高,目前产业化光纤激光器功率已能达到万瓦级别。据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报告,2016 年,中国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已被国内企业占据,国内企业市场份额高达 85%;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市场份额相当;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 国产产品已实现部分销售。国产光纤激光器逐步实现由依赖进口向自研、替代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4.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普通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门槛较低,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85%。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门槛较高,企业竞争主要围绕创新能力、研发实力、核心材料和器件产业链整合能力展开,目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仍以欧美知名光纤激光器企业为主导,产品价格和附加值相对较高。
更多详情请访问云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