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财经

[安信国际证券]IPO点评

安信国际证券2018-08-06 17:33:20

希望教育(01765)

希望教育成立于2005年,并于2009年成立第一所学校,经过近十年发展,公司已经是中国第二大民办高等教育集团(按2017年高等教育人数计算)。公司的学校集中于四川和贵州省,拥有和运营九所学校,包括3所独立学院,5所大专院校和1所职业学院。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拥有8.6万名学生,包括7.3万名全日制高等教育学生,1.3万名其他教育的学生。

FY2015-2017,希望教育营收稳步上涨,营收分别为4.86亿元、6.14亿元、7.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净利润增长更为迅猛,分别为0.65亿、1.54亿和2.09亿,复合年增长率为80%。集团利润率方面略有波动,毛利率分别为50.7%、50.4%和47.8%,净利率分别为13.4%、25.2%和28.1%。

行业状况及前景

中国高等教育行业规模在不断增长,从2011年的6880亿增长到2017年10602亿,复合年增长率7.5%。预计到2021年会进一步增长至13952亿,2017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7.1%。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规模由2011年的646亿稳定增长至2017年的1037亿,复合年增长率8.2%,预计到2021年可以增长至1390亿,2017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7.6%。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招生总数从2011年的510多万人增长至2017年的680多万人,复合年增长率5%,预计到2021年人数可以达到800多万人,2017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4.3%

优势与机遇

卓越的并购和创办院校能力,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系统的筛选、评估和跟踪全国潜在的并购标的院校。

成熟高校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实现学校间的协同效应。

弱项与风险

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风险。

未必能成功整合收购的业务,带来额外开支

公司概况

希望教育成立于2005年,经过近十年发展,公司已经是中国第二大民办高等教育集团(按2017年高等教育人数计算)。公司的学校集中于四川和贵州省,拥有和运营九所学校,包括3所独立学院,5所大专院校和1所职业学院。

从公司发展历程看出,希望教育在合作办学、收购整合方面经验丰富,并且学院成立时间晚,处于成长期,最早的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2009年成立,其他大学集中在2014和2016年成立。

FY2015-2017,希望教育营收稳步上涨,营收分别为4.86亿元、6.14亿元、7.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净利润增长更为迅猛,分别为0.65亿、1.54亿和2.09亿,复合年增长率为80%。集团利润率方面略有波动,毛利率分别为50.7%、50.4%和47.8%,净利率分别为13.4%、25.2%和28.1%。

公司收入由学费、住宿费和其他收入构成,分别占2017年收入的83%、8%和9%。学费占比最大,是利润主要来源。公司成本主要由员工成本、管理费、折旧摊销、租金、公用设施和其他,分别占2017年成本的41%、24%、22%、5%、2%和6%。数据对比

我们对港股的民办高教集团进行统计,包括有新华教育、民生教育、中教控股、新高教和希望教育。

从在校学生人数看,中教控股一直是学生最多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经过多次收购后人数高达13.2万,希望教育的学生人数为第二。学生人数最少的是新华教育。

在收入及利润规模方面,受学生人数影响,中教控股的收入及利润规模最大。希望教育收入规模为第二大,但净利润却低于新高教和民生集团。

在盈利能力方面,已上市的高教集团较为接近,毛利率均在55%以上,净利率在43%以上。但是希望教育的盈利能力远低于其他高教,我们认为有几点原因1.希望教育的学校成立晚,仍处于成长期,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弱。2.希望教育通过大量并购导致负债率高,财务费用高,3.公司办有3所独立学院需要每年向合作大学支付年费。

在负债率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商业模式特殊性,已上市的高教集团都是重资产低负债,负债率都在33%以内。希望教育负债率远高于其他公司,这与公司并购发展相关。

投资估值

根据招股定价(1.52-1.92港元)和2017净利润人民币2.1亿元计算(按每1.17港元兑1人民币计算),发行后市值101-128亿港元,对应公司2017年全面摊薄PE为41-52倍,17年行业平均市盈率为40倍,估值偏高。

考虑到希望教育正处于成长期,内生性增长动力强劲,学校数量多,且本科资质优越,我们认为估值可以溢价,给予IPO专用评级“8”。

相关推荐

深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