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裹足不前,A股市场明显回调跌破3200点。对此,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所副所长张忆东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诸多因素抑制了A股和港股市场短线行情,二季度两地市场都迎来风险释放的短期颠簸期,但也恰恰是防守反击、立足长期的布局期;后续两地市场的支撑力量在于,行业龙头、优势企业强者更强、价值重估。
采访提纲
1、近期港股市场裹足不前,A股市场明显回调跌破3200点,哪些因素抑制了市场的上行?
答:港股市场从3月底即开始调整,A股上周也开始出现明显调整。两地的投资者结构不同,影响短期行情的关键变量也有差异。
首先,港股市场中短期依然是全球配置型机构、海外机构资金主导的市场, 虽然中资北水南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港股定价权争夺战,绝非一撮而就地实现中资主导,中短期当外资阶段性撤离仍会带来调整风险。2015年来自欧美等海外资金的比例保守估计达到40%以上,在北水南下的大趋势下,外资不做空时就是“蜜月期”,外资做空时仍有“倒春寒”。因此,去年底以来的此轮跨年度港股行情蜜月期何时遭遇风险?我们需要观察欧美等海外资金降低港股配置的原因,短期主要是风险偏好的变化带来获利回吐。一季度港股行情带来的投资收益可观,并且一度在所谓“港股A股化”的喧嚣下爆炒,投资者开始担心月历效应“五穷六绝”的行情淡季。我在3月21日报告《港股牛市的正道》特别提示外资获利回吐风险可能导致二季度港股“炒作遇风险、韭菜被收割”,事实上,从3月底开始,特别是随着叙利亚和朝鲜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外资进行获利回吐的压力不断释放。
其次,我们看近期A股市场的调整原因。当前A股市场依然是“稳重求进”大监管基调下的存量博弈市场,因此,随着银监会密集发文,金融监管、金融去杠杆提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银行委外资金的阶段性收缩就称为A股行情的导火索。
2、后续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有哪些支撑因素?有哪些风险因素?
首先,我们先分析二季度影响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风险因素,如此才可以防守反击。概括起来说,一方面,投资者有预期并且市场已经部分反应的“白天鹅”风险包括,5月或6月份的美联储加息、英国6月提前大选以及“脱欧”进程、4-5月法国大选、围绕收缩中美贸易逆差的“百日计划”及中美战略对话及谈判、二季度经济“前高”兑现并开始“后低”回落。另一方面,可能大超预期的“黑天鹅”包括,境外是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危机;境内的黑天鹅是中国二季度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去杠杆可能导致被动式的“钱荒”。
特别提醒当前经济数据较好时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可能对A股和港股的超预期风险。近年来,中国的表外融资激增,但全球来看流动性超级宽松周期已到转折点,美联储连续加息、欧洲宽松力度衰减,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确立了“脱虚向实”的大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近期银监会密集发文,金融监管提速。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是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同业快速扩张、资产多层嵌套导致金融负债率提升和金融脆弱性提升。后续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将继续发酵,利率提升,甚至可能出现被动式的钱荒,但是2013年二季度末的“钱荒”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