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财经2018-08-13 11:08:37
山西国企:资产证券化率低,“一煤独大”格局待破
——证券化率低,资产注入空间广。王一新副省长在2月9日讲话中提到,“山西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约为24.22%,处于极低水平”,资产注入具有广阔空间。
——破“一煤独大”之迷局,多元化发展是关键。山西煤炭资产占比达36%,国企盈利持续下滑,煤炭、焦炭价格下跌对煤炭集团的负面影响或为主因,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多元化,弱化煤炭跌价风险,提升国企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资一股独大,混改步伐或加快。山西国有独资企业占27.69%,18家省属上市平台国资持股比例超45%。王一新副省长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完全竞争性领域的股权皆可放开,我省国企所从事产业基本都属竞争行业”,混改迎良机。
——资产高负债,煤企“去杠杆”成看点。山西国企资产负债率高达76.84%。煤炭资产占省国资比例达36%,煤炭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多在80%左右,煤企高负债是省属国企负债率高的症结所在,“去杠杆”将会是山西煤企一大看点。
人事落定,山西国改迎新契机
——2017年1月,曾任海南农垦集团党委书记、推进农垦集团改革的山西副省长王一新兼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他明确表示国资国企改革将是今年山西省第一重大任务。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也指出,山西国改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彻底改不行、不抓紧改不行”的历史关口,不能再错过窗口期。截止3月2日,山西省属国企清理欠薪取得重大进展,已清理欠薪52.2亿元,清欠率达95.6%,五一前完成双清几成定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改的决心。
知往鉴今,构筑国改风向标
——近两年省内拥有上市平台的集团中,有8家集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我们对上市平台资本运作情况进行梳理,按图索骥山西省国改行动路线图。山西省已进行的国改主要有四个途径:1)提高资产证券化率:通宝能源、国新能源;2)资产重组:山西焦化、阳泉煤业、潞安环能;3)剥离不良资产:*ST山煤、大同煤业、阳煤化工、南风化工;4)壳资源转型:*ST煤气、太化股份、山西三维。
投资建议:山西国改“序幕”已起,三维度寻受益标的
——上述国企资本运作可谓小试牛刀,王一新副省长2月9日的讲话无疑给全省国企打了一针兴奋剂,山西国企改革已进入加速阶段。我们将从三个维度梳理国改的投资机会:1)资产注入,提高资产证券化率;2)壳资源;3)存债转股预期。
1、受益于资产证券化提高:通过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作为指标,筛选出集团内有望注入上市平台的优质资产,建议关注:通宝能源、潞安环能、阳煤化工、大同煤业、山西汾酒。
2、潜在壳资源:近年持续亏损的上市平台或成为优质的壳资源,重点关注:山西三维、太化股份。
3、存债转股预期:债转股主要针对重资产高负债企业,重点关注资产负债率超过80%且财务费用占比较高的:*ST山煤、太原重工、阳煤化工、漳泽电力。
以下是正文
山西国企:资产证券化率低,“一煤独大”格局待破
证券化率低,资产注入空间广
煤企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成为亮点。山西省属国企呈现出低资产量高证券化率,高资产量低证券化率的态势。王一新副省长在2月9日的讲话中提到,“山西省国有资本的资产证券化率约为24.22%,处于极低水平”,低证券化率给山西国企向上市公司注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化率低的,恰恰是一些重资产的煤炭集团,煤企进行资产重组,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的可能性较高。
破“一煤独大”之迷局,多元化发展是关键
煤炭资产占比高,抗风险能力弱,倒逼国企产业多元化。山西省煤炭资产占全省国有资产的比重达36%。国企盈利持续下滑,煤炭、焦炭价格下跌对大型煤炭集团的负面影响或为主因。山西省国企煤炭资产占比高,企业盈利严重受制于煤炭价格。省属国企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多元化,降低煤炭资产占比,弱化煤炭跌价风险,提升国企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外延式并购是产业多元化较优路径。山西省国有企业中,新兴产业资产较少,而靠集团自身力量培育新兴产业速度较慢,进行外延并购是见效最快的方案。中央早在2015年就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新能源行业受国家重点支持,山西省的部分能源集团,如晋能集团或将涉足其中。